..圣旨终于下来了,这一次的调整变动,尽管外面传的沸沸扬扬,但尘埃落定的时候,还是引发了不少的议论。
变动是不小的,可是引发大家注意的,也就是关键的几个人。
卢象升挂兵部尚书衔,调往宣州总督三万大军,免去了其辽东巡抚职位,大同总督秦良玉致仕,恩赐太子少保,原南京府尹王道直挂兵部尚书衔,出任大同总督,张凤翼出任陕西巡抚,朱由菘不再担任陕西巡抚,出任兵部尚书,原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出任辽东巡抚,挂兵部尚书衔,原礼部侍郎方逢年出任工部尚书,原户部侍郎孙泰,出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陈于泰出任陕西布政使,翁同章出任兵部左侍郎。
另外两个人的调整,是众人议论最多的,也是信号最为明确的。
原河南府知府闫子章,出任南京太仆寺少卿,依旧是正四品,原西安府知府吴伟业,出任太常寺少卿,也是正四品。这两人的调整,看似是平级调动,可里面的蹊跷太大了,特别是闫子章的调整。
太仆寺是管理马务的,若说京城的太仆寺,还有一些事情需要做的,也算是有些权力了,可南京的太仆寺,完全是摆设了,根本就没有事情可做,闫子章从知府的位置上面,调到南京太仆寺担任少卿,实际上就是贬斥。
至于说太常寺,位于五寺之首,地位是很崇高的,但实际要做的事情不多,无非是掌管寺庙礼乐等等,做一些花架子的文章。这倒是符合吴伟业探花的身份,可吴伟业曾经是西安府知府,陕西巡抚衙门和三司衙门所在地,地位也是不同的,安排到太常寺做少卿,看起来也是束之高阁的意思了。
谁都清楚。闫子章和吴伟业两人,与苏天成的关系不一般,遭遇到这样的安排,也是在情理之中的,这也表明了,朝廷与苏天成之间的关系,恶化到无法挽回的地步了。
卢象升预料到了自己可能会被调整,但他万万想不到,自己进入被调整到了宣州。去带领那三万大军,挂着兵部尚书衔,只不过是一种安慰,在辽东的时候,指挥的是近十万大军,而且一直都是做的不错的,加之如今的辽东,还正在加强军士的训练。时刻准备着进攻沈阳的,后金鞑子臣服的事情。卢象升不愿意相信,更不会放松警惕的,可这次的调整,他他的心冷了,这里面的含义太明确了,让原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担任辽东巡抚。史可法根本不知道辽东的实情,来到辽东需要熟悉情况,征伐的事情,根本不要提及了。
来到京城的时候,卢象升的心里是很不好受的。他这次的调整,受到了众人的瞩目,大同总督也调整了,秦良玉致仕,王道直出任大同总督,挂兵部尚书衔,这样是不是会影响到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谁能够说得清楚。
其实这里面的原因,还是因为卢象升与秦良玉两人,和苏天成的关系都是不错的,特别是在辽东的这次战役之中,配合是非常好的,剿灭了数万的后金鞑子,如今苏天成成为了皇上和朝廷的对手,两人自然也要受到牵连的,但勉强动手说不过去,毕竟卢象升和秦良玉都是立下大功的,贸然都致仕了,肯定会引发轰动的,刚刚调整的内阁,也要想到稳住政局。
最后一个原因,大概是在对待后金鞑子的态度问题上面,卢象升和秦良玉,对于后金鞑子都是很不客气的,根本就不相信后金鞑子会臣服,这不过是他们的权宜之计,一旦后金鞑子缓过劲来了,恐怕辽东的局面,就不是那么的平静了。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认识,卢象升在辽东绝不会眼睁睁看着后金鞑子休养生息。
圣旨下了,卢象升必须要接受,这也预示着对后金鞑子的战役,暂时告一段落了,内心感觉到悲凉的卢象升,对朝廷和皇上,有了些许的失望,仅仅是因为对苏天成的怀疑,就不遗余力的想着算计,想着排斥和绞杀,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后金鞑子的阴险和辽东的危局。
进入紫禁城,卢象升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甚至有些淡漠了。
见到了内阁首辅周延儒,他的态度也是平静的,这次到宣州去,究竟会遇见什么样的情况,都不是需要重点关心的事情了。
卢象升的态度,在周延儒的预料之中,其实调整卢象升的职位,早就在皇上的思考之中的,辽东、大同、陕西省和河南府,是这一次调整的重点,也正是围绕着这些地方的调整,才能够大规模的变动官员的。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