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策是什么意思?”
一名武帝带着傅希文在天空观战,俯瞰中路战场,一边听取身边的副帅描述东西两路。
王策的战术,完全没道理。傅希文疑窦丛生,这么强攻意义不大,等于是平白扩大了北唐军的战损。
不,不是战术没道理,而是基本就没战术。傅希文纠正,他没看见任何战术战略的痕迹,北唐军几乎就是彻头彻尾的强攻。
如斯规模的大决战,肯定是容不下世人偏爱推崇的所谓奇谋妙计。
一千一百年前,九洲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大律“军圣”曾不无抱怨的亲口说:“如果可以,我绝对不想靠什么计谋,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每一次作战,都是以多打少,以强击弱。”
这位大律“军圣”,拽着一支数量不多的大律军,横扫北洲无敌手。生生是把大律这个下等小国,强行打出了上等大国的疆土和地位。尤其被推崇的是,他几乎绝大多数战役,都是以少胜多,以寡敌众。
身为统军将领,人人都希望以多打少,以强敌弱,而不会奢望什么奇谋妙计。
在北唐军全线攻击的背景下,傅希文看不见战术痕迹,这不奇怪。在如斯规模的大决战中,任何战术都不可能起到决定姓的意义。
但,如果连一点战略痕迹都没有,那就太奇怪了。
傅希文满腹疑惑,对武帝道:“下去。”
飘然落下,他听取前线的战况,果断下令:“全线撤退,撤往第二道防线。撤退不要急,交替撤退,他们强攻伤亡太重,缺乏后续增援,无力追击。”
交代完毕,傅希文心中咯噔一下:“不对,北唐军没有后续增援?就算王策不懂小规模战役的战术,北唐将领不会连这都不知晓!”
他肯定,也推崇王策的战略素养,以及综合能力。但他和外界一样,光从王策的经历来看,认为王策没有做中下级军官的经历。
普遍低估王策的军事素养了,王策好歹是勤奋的系统的学习过军事指挥,充当一个合格的中下级军官根本不在话下。
“太奇怪了。”
傅希文有太多想不通,沉吟:“去前线!”
在武帝的保护下,他带了几名将领和参谋,来到前线。从战地防线,眺望大约六千米外,被北唐军攻占的第一道防线。
前后三道防线,大约足够了。傅希文点头。
之前,本来是北唐军持守势,前后构筑两条野战防线。上阳军持攻势,仅仅只构筑了一道防线。从这一点来说,北唐军前任统帅也的确有作战不利的嫌疑。
密阳战役是一个转折点,王策动员全战灵军,歼灭五十万大世军,震动了傅希文。这才改变相持事态,全线后撤,转入防御,构筑三条防线。
九洲的野战攻坚,素来是最惨烈的,惨烈程度直追地球的城池攻防战。
傅希文严令上阳军从攻转守,是一个极为厉害的策略,只要北唐军强攻,随时打成消耗战。
九洲的主流战争模式是野战,但古往今来,很多军事将领都会避免打成规模上百万的大会战,因为规模一旦达到某个程度,再好的战术也难起决定姓的作用。
会战规模一旦上百万,那就是战略对峙,拼的是国力和兵力以及高端武力,胜负因素就脱离双方主帅的控制范围了。没有任何一个军事统帅会喜欢这种胜负不由自己的感觉。
就像现在,北唐军要么和上阳军相持消耗下去,演变成拼国力。
要么,就强攻。北唐军强攻上阳军三道防线,根据上阳军的防御力度,北唐军至少伤亡二三十万。要命的是,就是强攻下来,也绝对不可能打出溃败战。
这不是几万人规模,也不是几十万人规模。而是几百万规模,在一个五十万平方里的战场中,要宽度有宽度,要纵深有纵深。
这就是战略大会战最可怕的地方,北唐军想玩点战术,也完全没有施展的回旋空间。
野战攻坚太惨烈,消耗太大了,等于是将士的命去填。
上阳军有充分的纵深,完全能慢慢撤退,构筑一道道防线,生生磨死北唐军。从此,也能看出,密阳战役后,傅希文果断下令转入防御,是多么漂亮的一招。
要么拼国力,要么拿命填,要么……傅希文一个激灵,轻轻皱眉:“莫非……王策想动用神化高手来冲击?”
…………东路大本营。
七八名统领涨红了脸,宛如钉子一样,死死的单膝跪下,苦苦哀求:“大帅,不能再这么强攻了,将士们伤亡近半,这一仗打得太惨了。”
王策冷冷的目光扫视,秦广武铁青着脸,咬牙切齿不发一言,也不知是默认这些部将的说法,还是对这些出格的将领感到愤怒。
王策抬头:“伤亡多少?”
“……”秦广武缓缓道:“出动八万,伤亡四万三千余。”
“我只问,东路战区是不是承受不了这种程度的战损?”王策看似平静,秦广武却分明捕捉到一丝不满。
秦广武默然半晌,艰难的行礼道:“大帅,并非承受不了,只是……如此强攻,损失太重。”
王策眯眼,摇摇头:“西路出动六万,伤亡二万五千。中路出动四万,战损一万二千。”毫无疑问,东路是伤亡比例最大的,这肯定有问题。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