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第一次见到这庞然大物的时候,他还是很震惊的。
哪怕知道这个跟世界上最大的飞机比起来,很小。
可他没有直接清楚直观地看到安-224跟运-10的对比。
随着他们经常找安-224来国内帮他们运输物资,尤其是之前运-10跟安-225挨着,才发现两架飞机的对比是多强烈。
“运-15还没首飞……”汪贵林也叹了口气,“不过进度很不错了,样品组装即将完成,快要进行地面滑跑实验了。”
150吨级飞机,看起来增加的起飞重量不多,但是技术难度却不小。
“发动机目前都没有合适的。核心机攻关也没有完成。”郑宇成也有些浮躁。
谢凯有些后悔要提这个,本来自己闹心,现在反而要安慰这两个老家伙,他还年轻,可以看到以后国产大飞机飞上蓝天。
郑宇成跟汪贵林两人,能不能看到300吨级的出现,都是个难事儿。
如果按照原来的历史,那是绝对没有可能。
现在中国航空制造的基础跟原来已经彻底改变,不仅运-10越来越成熟,以运-10为基础的运-15进展也是顺利,唯独就是发动机,国内无法自己提供。
更是引进了安东诺夫设计局被丢下不用的安-22这种二十多年前的落后飞机。
只要消化了这技术,国内的航空制造业,在这方面,将会获得不小的突破。
“没事,咱们引进了安-22全套技术,等技术消化完成,就有大飞机了,巡航速度680公里,也差不到哪里去。”
“那个也不是喷气式……”郑宇成看不上螺旋桨飞机。
所有人都沉默了。
差距太大了。
要追上,不仅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投入更多资金,还需要一直保持足够的人才供应。
一行人没有花费太多时间,飞机就再次起飞,冲入黑暗中。
看着这架飞机,再想到苏联的那些庞大飞机,确实让人有着深深的无力感。
现在苏联不行了,是最好从苏联搞技术,搞人才的机会。
一旦没有了统一的联盟政府,苏联原本范围内的国家,那种需要很多国家众多单位配合的顶级装备,再也生产不出来。
如同航母,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总理跟海军司令到乌克兰出访,商量把瓦良格号建造完成交付给俄罗斯海军的可能性。
俄罗斯跟乌克兰高层双方在价格上讨论的非常激烈,根本就无法达成一致。
而最终,问黑海造船厂这个负责建造苏联海军航母的厂长马卡洛夫需要什么条件的时候,这位老厂长直接告诉他们,黑海造船厂永远都不可能再完成瓦良格号的建造。
“苏联、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跟九个国防工业部、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配套厂,总之,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完成他!而这个伟大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
马卡洛夫的话,让所有人都意识到,没有苏联后,他们再也无法完成航母的建造。
不仅是航母,连导弹护卫舰也是一样。
在苏联解体后很多年,俄罗斯跟乌克兰之间关系不是很好,因为乌克兰拒绝提供发动机,俄罗斯船坞的新型导弹护卫舰,根本无法完成建造,最终,只能从中国购买发动机。
可现在,机会摆在面前,要想搞到那些顶级的技术人才,根本不容易。
谢凯从来没想到,自己一开始就在密谋的事情,最终要让自己去牺牲色相。
典型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他怎么能接受?
可以花钱买,但是不能用这样的方式去。
“别想那些了,咱们的基础,比起之前好太多了,现在需要的就是等待,只要给我们足够的时间,就能追上国际先进水平。国外发展了多少年,咱们国内才多少年?国外投入了多少资金,我们国内又投入了多少资金?只要发展的方向没有偏离,你还年轻,慢慢等待就好……”汪贵林见谢凯从上飞机后就一直闷闷不乐,安慰着他。
郑宇成也发现谢凯情绪不高,自省了一番,好像自己这阵没有惹着谢凯。
“现在咱们不少人都开始变得急躁起来,这要不得。技术发展,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否则到头来因为基础不稳,要出大问题的。”
郑宇成这算是给谢凯一个忠告了。
谢凯接触的都是国际上最顶级的,随着对国内基础了解越来越深入,知道真正的差距,谁都有很深的无力感。
“其实咱们很不错了,比欧洲不少国家都强了很多……比如,英国,以前那可是世界上最强的工业国家,现在他们还能造什么?战略轰炸机,比咱们的也强不到哪里去。他们工业搞了几百年,我们才几十年,等我们工业科技发展几百年,他们得仰望咱们!”
对于两人的话,谢凯深表认同。
可心中的苦闷,也没法向他们倾诉。
“行了,飞机在准备降落了……”谢凯终究还是没有说出来。
本章完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