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咋样,没体现出魅力来,这种虚的东西很难写,有人天生就很有亲和力,文字无法表述。
另外,现在说九爷是混帮派的,网上很多人不认同。
那位就说了:什么帮派,人家那是旅沪劳工总会,人家代表劳工的,你不懂别乱讲行不行?
咱别双标,仔细查查就知道了,古今中外,所有帮派,打从根上起,都是底层劳工自愿集结的,劳工代表是黑帮头目,这事儿一点也不新鲜。
如果以此来论证,九爷不是帮派头目,那么芝加哥的冈斯特,意大利的马菲亚,也都不是黑帮了。
那位又说了:九爷是杀鬼子的英雄,大侠懂不懂,人家是有信仰、有理念的,你这是抹黑。
我想,杀鬼子和混帮派这两件事儿,似乎并不矛盾。
至于克鲁泡特金,咱只说事实:九爷最开始是反皖的,后来却又投靠皖系卢督军,点到为止了。
反正我就觉得,“乱七八糟的好汉”是对他最恰当的评价。
太神化就没意思了。
闲话扯完,下面再说剧情和彩蛋。
【注意,以下内容包含剧透】
总体而言,沪上篇的内容,我原本就是要写一段“大佬桌上握手言和,小弟桌下头破血流”的故事。
写这么久,除了我更新拉胯以外,主要是这个篇幅其实是上下两部,以闸北刺杀案为转折。
闯虎说要偷梅太太的珍珠项链时,闸北刺杀案就注定了。
刘雁声之死,有几处暗示。
一处是主角团,刘雁声敲门,跟闯虎说:“虎兄,我先走了。”
唉,写的时候,还挺难受。
我尽力不写没意义的桥段,小江刚来沪上,吃饭的时候,有个歌女突然走进来卖唱。必须得先写这段,表明这种行为在沪上很常见,大家并不觉得奇怪,小江看到了,所以才会想到用这种方法,派西风去广和楼刺杀,楼静远才会放松警惕。
这行当也不是我杜撰的。
参考郁慕侠在《沪上鳞爪》的介绍:
“(歌女)到达酒菜馆房间时,瞧见客座有人在内聚饮或谈话,她即搴帘而入,不招自至,手持一白布折子,满列平剧剧名,嬲人点戏,每出二角。客倘不允,她必再三歪缠,必坚拒之才悻悻而去。”
不知道为啥,我一看见这个,就想到用这招刺杀了。
小江点的戏,也不是随便点的,《平贵别窑》,仔细想想,其实就是他自己的处境。
相比于评论过:提前交代下杜的选择,以免高潮时,笔墨照顾不周。
书里的势力划分,也有一定依据,但时间对不上。
“有一个使其,各帮在沪上的势力范围大致如下:老城区是本地帮的基地,应发租借内有一部分地区可以去游击;公共租界的虹口区是粤帮的范围;英租界有一段归浙帮;十六铺一带归皖帮。”
“当时沪上本地帮对外来帮很不满意,认为外来帮在和他们抢饭碗,彼此间仇恨很深,经常发生斗殴。外邦到沪上抢码头,曾牺牲过不少性命才打出天下,帮会头子们……经常还要‘吃讲茶’进行谈判,重新划分区域。”
闯虎偷珍珠项链那个手法,也出自这本书的介绍。
反直三角同盟,早在1921年底就开始了,只不过,但写到两百多万字,真的是身心俱疲,很难再保持旺盛的精力。
不是抱怨,写书这件事,真的只有完结以后,才能算是休息。
否则就算请假,脑袋里无时无刻都在想剧情,悬着个心,不得安生。
这大概也不光是我一个人的问题,好像不少作者都这样。
(啊,你就不能学点好的?)
我也想,但我写的真的很慢,四千字五六小时才能写完,脑速问题。
真心羡慕那些一小时码四千字的人,真的羡慕。
有人说,这本书到中后期,文字质量开始出现滑坡。
我不否认,就算我再怎么慢,长时间输出也没功夫精雕细琢了。
一直在边写边学习,发现这个篇章最大的问题,也是新人的通病:容易把所有想法都一股脑全塞进去,整得挺臃肿,以后慢慢改。
真正让我崩溃的是,有时候自己写的很用心,读者反应平平;有时候真就来不及,乱写一气,感觉都写飞了,读者反而觉得不错。
这也应了那句话:你写的费劲,读者看的就费劲;你写的流畅,读者看的就流畅。
我慢慢改,不纠结。
关于欠更,我尽力补上,愧对几位盟主大佬。
如果完结时,还有欠更没补,我就多更番外,主角团包括上一辈的人,每人都有番外。
最后,有读者反应,时间线太模糊,有点不清楚。
放心,书里的人物年龄,虽然大多都是虚数,但时间线从来没乱,小江这一批,大多都是同辈。
待会儿,我整理下目前为止的时间线,以供各位参考。
完了,真能白话呀!
广告位置下